0%

第三十三章:持续复盘原则

什么是持续复盘原则

所谓持续复盘原则,是指

在思考、做事、沟通过程中,坚持持续性的、系统性的反思、复盘推演。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评估表现、发现不足的角度,而且需要思考甚至演练,如果同样的场景重来一次,应该如何处理。

案例:客户满意度复盘

刚接触客户工作不久,有次跟经理的1对1会议。

经理电脑上打开这周的客户满意度报告,其中一个案例是我的,客户打了个「不满意」。通常微软服务绝大多数都是「非常满意」,「满意」已经是问题,「不满意」算是严重的问题。

我看了客户的反馈,觉得很冤。因为客户的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免费服务的范畴,应该是收费而且不便宜(我们的客户是微软的合作伙伴,针对合伙伙伴,微软有部分免费的服务和收费的)。那我从帮助客户的角度,其实是自己额外寻找资源,而且涉及到跟总部的沟通,来来回回我还在加班加点,折腾了一周。结果客户反馈中是「反应慢,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么久」。

我说客户不讲理,这个我一开始就已经跟他大致说过了。

然后经理说:

John,的确客户并不是都讲理的,我们也不追求100%的客户非常满意。

问题是,我们衡量的是客户满意度,不是客户理性程度。

客户满意度,本身就是感性而非理性的。

一个更出色的服务人员,可能能做到,客户在别人面前不讲理,在他面前就讲理了,这也是能力。

我们衡量客户满意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的能力,从而改进客户的体验。

所以,客户现在就是这样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好的客户体验。

这是逼迫我去思考啦。其实你要是想,总是多少能想到办法的,我就想了一些改进措施。例如:

  • 一开始应该非常明确的说,这是收费的内容,我帮你争取,具体争取到什么状况我再跟你联系。这样好控制客户的期望值
  • 可以中间发邮件或者电话,告知对方进展。这样让对方有相对明确的预期,同时也感受到我是在关心他的事情的
  • 询问客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搞清楚需求再思考

然后老板说,很好,下去麻烦你总结一下刚才你说的内容,发邮件给我。

我发了邮件之后,老板做了批改,提了一些建议,然后就是看执行。

虽然上一个案例已经发生了,但是这些怎么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等到接下来几周结合新的数据,讨论这些改进的执行状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

持续复盘意味着持续改进。

在这方面,一个基本的流程,是PDCA循环。

所谓PDCA,是指:

  • Plan:计划
  • Do:执行
  • Check:检查
  • Act:处理

例如在前面我和客户的案例中,微软对客户进行调研,是在Check,得出的客户不满意评分,是检查结果。

基于这一检查,我和经理进行复盘,分析原因在哪里,如何改进的可能性,是处理。

处理之后,经理让我总结改进措施,将来要怎么做,这就是计划。

计划之后,在接下来客户沟通中,我需要执行。将来的客户案例还会持续有检查。有类似情况,我们会跟进上次的计划改进措施,看效果怎样。

这就构成了持续的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