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关系第一定律

关系第一定律:价值定律

关系第一定律,阐述的是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事实:

人们建立关系以获取价值。

基于这一定律,有如下推论:

建立高质量关系的关键,在于创造高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

1)在关系中,我们为对方创造的价值有多大,不是我们自己就能说了算的,还需要他人的认同。那到底如何判断,对方认同我们创造了高价值呢?

2)我们如何才能聚焦于高价值创造?

倒追思维原则

如何判断你是否对他人创造了高价值呢?

最直观的标准是,能够让对方倒追你。

倒追思维原则:倒追思维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赢得人心
两个基本点:高价值、高诱惑

一个中心,是指在关系发展中,聚焦于高价值的、能够产生强烈吸引力的、赢得人心、让人倒追的领域。两个基本点,是指要落实到理性上有高价值、感性上有高诱惑。

在美剧《Boston Legal》中。有一集主人公Alan Shore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难以应付。他的同事,女律师Lori想加入进来,他们有一段对话。

Lori:You need me. (你需要我)
Alan:Lori, as much as I may want you. Desire you, even. I do not need you. (也许我会想要你,甚至渴望你,但是我不需要你)

我们可能理性上需要,可能感性上想要。

援引心理第一定律,价值并不是单纯理性的评估利弊得失、解决问题,而是理性和感性共同的认知和感受。

因此要实现倒追,最终就要落实到两个层面:理性上的高价值、情感上的高诱惑。

邂逅保时捷

2006年,我离开微软,准备寻求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我的计划是,首先进入企业培训行业。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微软的前同事,跟他说了我的状况。

一周之后,他转发给我一封邮件,说有一个汽车行业的培训项目,在寻找有IT背景的培训师。

顺着这封邮件,我见到了后来我的老板,Jason。

第一次见面,Jason说:「因为保密,我还不能告诉你客户是谁,但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让你的培训生涯引以为傲的品牌。有了这家客户的背书,你将来很容易得到其它客户。」

我头脑里第一反应就问他是不是保时捷。

他做了一个「这可不是我说的」表情。

当时保时捷的项目,要在中国经销商上系统,并且因此会导致服务流程的改变,因此希望有IT背景的人来帮助培训。

这个项目一开始,只是个短期项目。没有想到,在此后的两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和保时捷持续的合作中。

追求还是吸引

当年,这是保时捷全球最重要的项目。因此,保时捷非常重视,需要亲自面试培训师。于是,我们就开始了面试的准备。

在准备面试的时候,我发现其他人普遍的做法,是表达非常仰慕保时捷,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之类。

但这种做法,其实是把自己放在非常低价的位置,感觉更像是在祈求一份工作。真正能够赢得客户尊重的,应该是建立在高价值上的平等地位,甚至在专业上让客户觉得有权威感。

卖大路货和卖高端产品,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思想,而我们本能习得的,往往是大路货的销售方法。

我就跟其它准备面试的人,谈了我的观点,但是他们都不同意。

事实上,我觉得也很难解释清楚,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经历,看到过什么叫做高价值感的销售。

那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准备吧。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来设计3分钟的面试。我的设计有两大目标:

  • 理性上,让客户觉得我是适合的
  • 感性上,跟客户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轻松的气氛,调动客户的情绪

3分钟通过保时捷面试

2007年1月8日,保时捷的面试。

我的过程是(本来是英文面试,如下用中文描述,可能部分语言有点英文化):

Hello大家好,我是XX,毕业于AA大学。在大学里,我最喜欢玩两个游戏。

这时候,面试官脸上纷纷露出了困惑的表情。这是在面试培训师,跟你爱玩什么游戏有啥关系?

然后我继续。

其中一个游戏是帝国时代,来自微软。后来我加入了微软,针对微软在中国的经销商,从事IT技术方面的支持、辅导和培训。相信这段经历,对于保时捷对中国区经销商的培训,会有很大帮助。

注意这部分,其实是基于客户的核心需求(对中国区经销商,进行IT相关领域的培训项目),摘要总结出来的我的核心匹配。「中国、经销商、IT、培训」,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一方面让客户觉得高度匹配,同时也感受到,我是针对他们进行了调研,是关心他们想要什么的。

然后我就看到客户们在点头。接下来我继续:

另外一个游戏,是极品飞车。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保时捷。很高兴有机会与这家伟大的品牌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当我谈到「另外一个游戏是极品飞车」的时候,客户已经知道我的意思了,就开始微笑、朝我点头,前面的困惑消失,气氛变得很轻松。

注意,我的定位是「很高兴有机会与这家伟大的品牌合作」,放在一个跟客户平等的位置上。

创造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

人类的决策,是感性与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真正要有效影响人的角度,最好是两手抓:

  • 攻心(感觉要好)
  • 攻脑(理由要对)

在保时捷的面试中,前面我设定的两大目标,就是两手抓。既让客户理性上认为匹配,也在感性上认同。

关于攻心,也就是影响人的感觉。一个基本的能力,是创造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这就像看好莱坞的大片,整个过程通常是调动不同的情绪,例如一开始好奇,然后紧张,再然后感动。如果缺乏这种情绪调动,那很可能就是看着看着睡着了。

家长经常督促小孩听课做作业,然而小孩拼命想要打游戏,因为后者能调动情绪,然前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么是平淡的,要么干脆就是让人感觉痛苦。

回到保时捷面试的设计,我前面说「最喜欢两个游戏」,是启动受众的「迷惑」状态,迷惑会产生悬念,悬念让人集中注意力(因为头脑中有挑战,要解谜),到最后「另外一个是极品飞车」,用户悬念解除,发送,同时因为「喜欢游戏和保时捷」的共鸣,虽然时间短,但是却是一个起伏的体验。

iPhone发布会

2007年1月9日,也就是我面试保时捷的第二天。

在MacWorld上,乔布斯发布了初代iPhone,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他揭幕iPhone那一段非常精彩,相关的英文字幕如下:

Well, today, we’re introducing thre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of this class.

The first one: is a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The second: is a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And the third is a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device.

So, three things: a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a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and a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 iPod, a phone, an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n iPod, a phone … are you getting it?

These are not three separate devices, this is one device, and we are calling it iPhone.

Today, 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 and here it is.

No, actually here it is, but we’re gonna leave it there for now.

用中文解释一下流程,大致是,乔布斯首先说:

今天,我们将发布3个革命性的产品。

第一个:有触屏功能的宽屏幕iPod
第二个:革命性的手机
第三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

他每讲一个,台下就开始欢呼。

然后他说:

嗯,三个产品:有触屏功能的宽屏幕iPod、革命性的手机、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

接下来乔布斯更简要的、着重的重复:

一款iPod、一款手机、一款互联网通信设备……一款iPod、一款手机……你们明白了吗

在他重复的过程中,逐渐有人理解了他的意思,欢呼声增大。最后乔布斯说:

这并非3种设备,而是一款产品,我们称之为iPhone。

台下欢声雷动。

这一段非常非常的精彩,一开始创造悬念,逐渐解密,最后一锤定音,给听众超出期望的惊喜。

建议各位自己去看一遍,揣摩什么叫做调动人心的情感体验。

倒追标杆

2007年到2008年,我帮助保时捷培训中国区的经销商。在两年的时间里,我拜访了中国的所有保时捷中心,除了培训,也帮助保时捷中心改进服务流程。

那正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两年,客户对这家传奇品牌充满了热情,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摩、研究这家公司。

我的一个感悟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公司,是在追求客户。而少数的顶尖品牌,他们做到了让客户倒追。

也就在iPhone发布会后,乔布斯再度封神,苹果也一路走上万亿美金公司之路。

这两家公司,成为了研究「让人倒追」的绝佳样本。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苹果和保时捷,有很多相似之处。事实上,乔布斯也把保时捷,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

高价值与高诱惑

苹果和保时捷,他们的产品,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眼看上去,就感觉很性感,有高度的诱惑;而长期使用下来,功能出色体验到位,有高度的实用价值。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道菜,吃起来味道好营销高,这是高价值;闻起来就很香让人渴望品尝,这是高诱惑。

这两家公司,是同时兼顾感性吸引力,和实用价值的。

有时候,人们认为保时捷是奢侈品牌。其实保时捷的定位,是「Every day sports car(日常乘用跑车)」,还是定位于实用工具。但是,它是具有高度感性价值的实用工具。

同样的,苹果也是如此。

曾经我看过一个保时捷的客户访谈,里面有客户说:「从理性的角度,我们未必是需要它;但从感性的角度,我们想要它。」

  • 有实用价值,让人需要;
  • 有感性诱惑,让人想要。

苹果与保时捷,这两家公司,他们的产品,往往是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能让人「想要」。

追求思维与倒追思维

倒追思维原则,聚焦于创造强烈的吸引,建立势能,从高到低。

而大多数人在关系中,是追求思维,自身在低价位上,自低到高,拼命的追求。

追求思维又有两种形态:

  • 色狼思维: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好人思维: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前者激进,后者内敛,但本质都是在追求。

思维方式与价值-价格区位

前面我们讨论了追求思维与倒追思维,也讨论了价值-价格九宫格。

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呢?

倒追思维,对应着在高价值区位上的关系与营销;而色狼思维和好人思维,典型的对应着低价值-低价格区域的关系与营销。

在大路货的营销上,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强力推销(好人)和有求必应(色狼)的丰富案例。

低价值感与高价值感

在心态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自我的价值感。

有强烈追求思维的人,内心价值感很低,觉得自己缺乏对他人的价值。在关系中,处于低位,是自己更需要对方。因此自然而言表现出追求倾向。

而强烈的倒追思维背后,是高度的内心价值感,觉得自己对他人有很高价值,也关注对他人的价值创造。

这两种思维,最终都会造成强化的循环效应。

例如为什么卖大路货,要一会好人,一会色狼呢?因为大路货缺乏价值,这种低价值感导致强烈的追求心态,希望客户买单。于是两种手段都用上了,哪种不管用就换另一种。

而因为一直在追求客户,这导致自身价值感更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反过来,如果一直做高价值感的产品,对客户有主动权,那就更强化了自身要做高价值产品服务的心态。

色狼思维典型代表:川普

大概在2005年左右,我有朋友推荐我两本书,都是川普的。一本书《交易的艺术》,还有一本名字忘了。

封面都是大大的川普像,还伸出一个手,指向前方,一副高大上强力男人之形象。

那时候我知道川普是因为他的《学徒》节目,川普的经典语言就是「You are fired」。

我快速翻了一遍就觉得,这内容哪里需要两本书,翻来翻去不就那么点东西么?要强势、要强力推销、要以小搏大空手套狼。

记得里面还讲他推销课程的故事,其实他的课程都没有就绪。我看了想,这特么的不就是空手套狼甚至欺骗么,但川普就说这是「要相信你成功、要打动客户」。

后来2016年川普竞选,一听感觉真是,十多年二十年,思想没有任何变化,成长停滞厉害。

上次跟朋友聊天,她说她家阿姨以前天天看新闻联播,最近不看了。问原因,说以前川普的多好玩啊,现在川普下台了,没故事了。

川普就是「过度自我、强力推销」之色狼式销售典型。

甚至被网民封为「懂王」,基于他的言论:

  • 没有人比我更懂税务
  • 没有人比我更懂建筑
  • 没有人比我更懂贸易
  • 没有人比我更懂科技
  • 也许我应该从医,而不是竞选总统
  • 也许我天生就懂
  • 每位医生都说,你怎么对病毒这么了解

总之,我啥都懂。那为什么会说这种话呢?

从内心来说,因为自我价值感低,需要外界的高度认同,所以才反复强调自己很「懂」。表面上强势的背后,是严重的内心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因此才需要反复的强力推销。

好人思维典型代表:雷军

关于好人思维,雷军是一个典范。

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雷军是一个做事挺踏实的人,我也推荐小米的产品给了不少的朋友。但雷军的营销风格,其实是反面教材。

你可以说雷军人家很成功啊,你要这样说,川普还做了美帝总统呢。但并不代表他的做法就是值得学习的。例如川普那种色狼式打法,在现实中死的多了去了。

小米最早广告语「厚道价格,感动人心」,大家觉得像什么呢?

为人厚道,做事情默默的付出,希望感动对方。这不就是标准的恋爱中追求他人的「好人」形象吗。

而且雷总还说「和用户交朋友」。嗯,好人追妹子也经常这么说:「我想和你做朋友」。

现实是,这样的人,往往被妹子们「十动然拒」,顺便发张好人卡。

当然,很多时候她们还是会和好人交朋友的,因为还有价值嘛。但不会把他们放到首选的位置上,更可能是备胎。

关键是,她们会被「好人」感动,却很难对「好人」心动。

其实很多时候,她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对。例如觉得「他真的人不错啊对我也挺好,而那个渣男对我其实只是想利用我」,然而她们自己也很难改变。

因为,心动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

让他人倒追你,就跟让女神倒追你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心动,而非感动。

要领导客户,而非追随客户。

既要要领导,就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把自己摆到让对方来掌控、决定规则的位置上。

「好人」的内心,缺乏对自我高度的价值认同,因此更多的要依靠别人的反馈,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倒追思维典型代表:乔布斯

倒追思维,与之相反,是基于高价值感的思维方式。

有强烈倒追思维的人,对内,认为自己是有高度的价值的,因此内心有安全感。对外,关注于做对自己、对他人有高价值、高诱惑的事情。而这反过来又会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强化对自我的高价值感认知。

因为有高价值感和安全感,更倾向于平等尊重、双向选择的关系,而非低价位的去追求、推销。

在iPhone4发布后,发生了天线门事件,也就是部分手机信号的丢失问题。

乔布斯在回应这个事件的时候,有一段关键的话:「我们不完美。手机不完美。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们想要让用户满意。」

他表示,如果有人不满意,可以退货或者免费获得苹果提供的胶套。结果,iPhone4的退货率只有1.7%,还不到iPhone3GS和大多数其他手机退货率的1/3。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4个简洁的语句,背后的那种不卑不亢的心态,以及体现出的自身的高价值感。

而大多数时候,企业面对危机,要么是色狼式的(我们没问题没错,或者都是临时工干的);要么是好人式的(各种道歉认错表示将来不会再犯)。

要打造让人倒追的关系,首先要从改变思维开始,从色狼思维、好人思维,进化到倒追思维。

根深蒂固的好人思维:服从规则

「想都不敢想」,这又是好人思维的反映。

对我们大多数人,好人思维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本质上,这是一直以来,社会教育的结果。

我们在学校里,可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听话」。家长表扬小孩,「这孩子乖」往往是一个常见的说法。

这些意思都是「要服从规则」。

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是不拘泥于现有规则的结果。所以,小孩刚开始往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学了往往就逐渐消失了。

而让客户倒追的公司,往往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而非服从客户。例如苹果公司,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影响了一大堆企业的交互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理念等等。

乔布斯和苹果,是领导者,是制定规则的人,而非服从客户的人。

对价值的思考

有本销售故事小说,叫做「做单」。

其中有句话,大意是如果你抓住了客户的核心需求,哪怕你抽客户耳光,对方还是会买。

当然不是说你要这么做,而是可以去思考,到底你对客户,有高度的价值吗?以至于他们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巨大的风险,来选择你。

就像马克思说的,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可以冒杀头的风险。

当你拼命的要说服客户、或者提供各种廉价服务的时候,你有想过吗,这些吃苦的苦,都是因为价值定位和创造上,上没有流过足够的汗。

大概2010年,我那时候做自由职业的培训师,还在思考具体的方向。

有次参加一个项目,有十多位培训师先参加,客户会从中最终选择一半。

这个项目,是一个IT系统的操作培训。

当时有一个试讲,其中有位培训师,让我大开眼界。

这哥们,一出场,就穿着一个马褂、还拿着一个快板。

人家真的把IT培训,讲成了相声。让场地里充满了愉快的气息。

我一方面觉得他这思路非常差异化,但一方面又觉得有问题。

在北京回上海的航班上,我在思考两个问题;

1)我特么的应该被客户这样挑来挑去,还跟相声式培训PK吗?

2)这种让人觉得很娱乐的方式,真的是作教育培训的核心价值吗?有这玩意,客户为啥不去听郭德纲呢?

我最后的总结是,这事吧,就是一个附加值。

之所以在这个培训里有效,因为本身这个IT培训项目,就是操作类型,没啥技术含量。所以就会拼各种附加价值。

而以前我在保时捷做的事情,可以说一方面对客户至关重要,是年度的头号项目,一方面没我那个差异还真的很大,至少项目可能就搞砸了。

高优先级的需求加上高质量的服务,这两者结合才是高价值。

而把培训讲成相声,真正从长远价值来看,反而就是点科技树,点错方向了。当然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拿一些培训单子,可能也就够了。但要是你有更大的价值诉求,那就很快到天花板了。

我做教育培训,不是来取悦客户的,而是去教育客户的。客户不光是要掏钱,而且要有接受教育的觉悟。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今天很多人面对激烈的竞争,谈差异化。

到底你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呢?还是因为难以取代的价值,而最终形成了差异?

角色的定位

一个人、一家企业,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感,是跟在关系中的角色,有密切关系的。

通常而言,领导者角色价值感高,跟随者角色价值感低。

老师、领导、创新者,等等,这些都是领导者角色。如果对方接受了这种角色认定,通常会感觉你是在比他更高的心理位置上。

而战略伙伴、盟军、顾问这样的角色,则是在相对平等的心理位置上,价值感也不错。

而小弟、单纯的服务提供者,价值感就比较低,对方往往觉得他要比你高。

角色,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价值。

有次我一个学员,在做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我看到她跟客户的对话,在问客户最近要不要出差,她可以帮忙订机票(只是订票这种事务,不涉及帮客户出钱)。

我就问她:为什么你要帮客户订机票呢?

她说:客户忙,帮忙干些打杂的事情,拉近关系。

你看,她对自己的价值定位,是帮助客户干些打杂的事情,更像是小弟。

好人思维本质上,就容易定位在这些低价值的事情上。这很大程度已经限定了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感。

在倒追思维中,定位往往是客户的盟友、顾问、医生、导师等。

你要做小弟,还是做盟友

在隆中对后,诸葛亮出山不久,曹操南下荆州,刘备败逃,危在旦夕。诸葛亮代表刘备,出使江东,劝说孙权连刘抗曹。

三国志记载如下。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 、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这段诸葛亮与孙权的对话,堪称经典。

其中我觉得有个关键点是,诸葛亮的格局。

刘备此前,曾经好几次败逃,基本上思路,都是逃到另外一家势力,作为客将身份,本质上是另外势力的附属。例如投奔公孙瓒、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

诸葛亮隆中对,给刘备提升了格局:不要做客将,要做主公。

也就是别老是想着跟人打工,你要当老板。

在曹操南侵刘备败亡时,刘备还想走老路,继续投奔他人:「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然而诸葛亮却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如果是刘备自己操作这件事情,那按照惯性,哪怕得到孙权的支持,又成了客将身份。然而诸葛亮,却把孙刘的关系,定在了平等的联盟地位。其实那时候,明显刘备已经非常危险。

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

注意他说的是「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荆、吴并列。

而且,支持这个地位的,跟诸葛亮谈话的气势有很大关系。上来就直奔主题,将孙权一军:你要打就打,不行就投降呗。犹犹豫豫干嘛。

毫无祈求之意,气势很足。

从相对心理价位的角度,刘备都被曹操追得命在旦夕了,诸葛亮依然上来就示高价。

孙权听了反问「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除了字面含义,大概还有意思是你们都到这个地步了,还这么嘴硬。要打压诸葛亮的心理价位。

你看诸葛亮怎么回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一方面把刘备说的很高,然而也直面当前的困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而哪怕面临困境,依然「安能复为之下乎」,更显出了气势格局。

再次示高价。

当时孙权吧,虽然倾向于战,但是也并非完全下定决心。如果要战,自己搞不定,就需要与刘备联合。那么刘备能成事嘛?

孙权不知道呀。

诸葛亮来了,这么一段面对面对话,至少感觉是诸葛亮这人,貌似是有气势格局能成事的。对于刘备军能否成事,那就多了信心。

反过来,如果刘备集团来的人不行,可能孙权虽然自己想当老大,但评估一下势力,也就降了。

你要做盟友,那也就要有盟友的决心、盟友的气势、盟友的格局。

还是那句话,没有永恒的甲方、也没有永恒的乙方。

你看诸葛亮,跟刘备的说的是「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然而就算如此,在东吴殿堂之上,游说之中,依然是镇定自若。

还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