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思想的4代版本
销售思想,可以分为4代版本:
体系版本 | 思维特征 | 流程模式 |
---|---|---|
销售1.0:色狼思维 | 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硬拜访->产品介绍->逼单 |
销售2.0:好人思维 | 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 询问揣摩要求->满足要求 |
销售3.0:医生思维 | 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 诊断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 |
销售4.0:倒追思维 | 高价值、高诱惑 | 心理成交->方案成交->手续成交 |
销售思维孵化销售沟通流程,销售沟通流程很大程度决定销售效能。
如果一个人、一家组织,停留在色狼和好人版本,那么无论怎么努力,往往销售生产力都成问题。
这就像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太低,就容易不流畅各种bug。并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就能解决,需要升级。
销售1.0:色狼思维
色狼模式由色狼思维驱动。
色狼思维的核心,是「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各位对这种销售模式,一定不会陌生。
色狼式销售流程:硬拜访->产品介绍->逼单
色狼式的销售体系,在销售流程上,表现为简单粗暴的三板斧:
硬拜访->产品介绍->逼单
所谓硬拜访,就是在缺乏关系基础、用户需求心理基础的前提下,强行破冰。无论是推销电话、垃圾邮件、微信群推广等等,都是硬拜访的表现形式。
所谓「尬聊」。
然后就开始介绍产品。
介绍完产品就是各种逼单,软硬兼施。
买李子的故事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
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
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阿婆,买李子啊?您看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
店主纳闷着,哎,奇怪啊,我哪里不对得罪老太太了?
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同样问:「有李子卖吗?」。第二位店主马上迎上前说:「阿婆,您要买李子啊?」
「嗯」,老太太应道。
「请问您想买什么样的李子呢?」
「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第二天,老太太来到第三家水果店,同样问:「有李子卖吗?」
第三位店主马上迎上前同样问说:「请问您想买什么样的李子呢?」
「我想买一斤酸李子」。
第三位店主一边给老太太秤酸李子时,边聊道:「在我这买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欢甜的,可您为什么要买酸的呢?」
「哦,最近我儿媳妇怀上孩子啦,特别喜欢吃酸李子」
「哎呀,酸儿辣女,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孙子了!有您这样会照顾的婆婆可真是您儿媳妇天大的福气啊!」
「哪里哪里」,老太太很开心。
「有您这样照顾,准能生个健康宝宝。怀孕期间的营养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要多补充些高蛋白的食物,听说多吃些维生素丰富的水果,生下的宝宝会更聪明些!」
「是吗!那吃哪种水果含的维生素更丰富些呢?」
「很多书上说猕猴桃含维生素最丰富!」
「你这有猕猴桃卖吗?」
「当然有,您看我这进口的猕猴桃个大,汁多,含维生素多,您要不先买一斤回去给您儿媳妇尝尝!」
这样,老太太不仅买了一李子,还买了一斤进口的猕猴桃,而且以后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来这家店里买各种水果了。
色狼、好人与医生
第一位小贩,是「色狼」。一见到客户,就开始卖自己的产品。
第二位小贩,是「好人」。他会问客户的要求,然后满足要求。
第三位小贩,是「医生」。他不仅仅停留于客户表面的要求,而且去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帮助和引导客户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层次不一样,绩效也就不一样。
过度自我
色狼思维的内核,是过度自我。
而强力推销,是这种过度自我的外在表现。
色狼思维下,往往都没了解对方想要什么,就自以为是,直接开始推销了。
举个例子,在销售中,客户说「太贵了」,初阶的销售人员,往往有两种反应:
- 不贵啊,我们的产品很有价值的
- 我们可以给您打折
但是很少有人会问客户诸如:
- 您为什么觉得贵呢?
- 您判断贵不贵的标准是什么呢?
- 您的参考价位是什么呢?为什么是这个价格呢?
连事情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做总结。
这里「我们可以给您打折」,看上去是在满足客户的要求,是好人思维的反应。同时,本质上还是过度自我色狼导向,听到客户说太贵就直接想要用打折来达成销售,而非去了解对方的想法。
好人思维和色狼思维,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有些销售人员,平时各种满足客户要求做好人;到了出业绩的时候,可能就变成强力推销的色狼了。
强力推销
我以前收到过这样的一封信:
主题:应聘市场助理
您好
我是AAA,刚刚获得了DDD大学硕士学位。但是我的工作会直到10月开始。我希望找一份兼职工作,以支付房租,并且在正式工作之前,学到一些东西。
附件是我的简历,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在这封邮件中,求职者表达了她的兴趣所在:付房租,学到一些东西。
问题是,她销售给我的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呀。
销售的鱼饵法则
在钓鱼的时候,我们要准备鱼饵。
那么鱼饵应该是你想要吃的呢,还是鱼想要吃的呢?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应该是瓜子饼干之类;如果是后者,就大概是蚯蚓饲料啥的。
有销售问我说,约客户老约不出来怎么办。
我问他怎么约的。
他的邀约大意是「下周能不能一起吃个饭」。
我问他:「一起吃饭这事情,到底是你想要的,还是你的客户想要的?」
他想了想说:「是我想要的」。
好了,你钓鱼用瓜子饼干,怎么可能钓到鱼呢?
这是色狼思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销售2.0:好人思维
回顾销售思想的4个版本:
- 销售1.0:色狼体系(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销售2.0:好人体系(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 销售3.0:医生体系(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 销售4.0:倒追体系(高价值、高诱惑)
接下来,我们讨论销售2.0。
好人体系源于好人思维。
好人思维的核心是: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好人式销售流程:询问揣摩要求->满足要求
好人式的销售体系,典型流程特征如下:
询问揣摩要求->满足要求
例如上来客户需要什么功能、希望在什么预算范围之内,这种是询问要求。
然后就开始做介绍、写方案,来满足要求。
甚至很多时候,问都不问,想当然揣摩觉得客户有啥要求。
好人的困境
这里的好人,是女性对男生说「你是一个好人」的那种好人。
好人式销售会问客户的要求,然后客户要求什么就给什么,客户需要什么就解释我们这个产品有什么,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大家走到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有创业者说:
总是想无偿满足客户所有要求,结果导致合作越久的客户给的订单越来越少,订单金额也越来越小;不知道怎么跟客户提要求。
这是好人的困境,干得多、收获少。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跟好人式销售体系的根本缺陷有关。
好人式销售的一种常见场景
在专业性强的解决方案式销售中,往往销售流程,会是如下的拉锯战:
- 你联系到了潜在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联系到了你
- 你会给客户做一个基本的公司和产品介绍
- 你会问客户需要什么
- 客户告诉你他们的要求
- 你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展开工作,进一步演示,证明你们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 很多时候你还会提交方案建议
- 客户要求报价,对你的价格会表示异议,要求降价以及其他优惠
- 你尝试跟客户谈价值,但客户还是坚持讨论价格问题
- 在大额的专业化产品服务销售中,上面的几步往往会重复拉锯,还可能涉及到不同部门
- 客户常常会说「让我考虑一下」
- 然后你就不知道他们到底状况如何了,跟进几次之后,能用的理由都用的差不多了
- 客户坚持让你降价,你降了;然后客户让你再降再给其它优惠,你从了,如此砍得你体无完肤
- 最后客户还是没有选择你;或者你以流血的价格得到了这笔生意
这种模式,很多人认为是「医生」式的销售,其实本质上这是色狼+好人的混杂。
陷在这种模式中的销售人员,往往挺苦逼的。漫漫长路缺乏明确的预期,不能掌控过程,还要各种响应干活,很被动。
而这种模式,对初阶甚至中阶销售人员而言,一个很大的心理挑战就是,有时候觉得好像离成交很近了,挺期盼,然后突然间又各种幺蛾子出来了。要放弃,好像又不甘心觉得有希望。各种煎熬。
造成这种苦逼状况的根源,还是色狼和好人模式的系统性问题。
价值性根本缺陷:客户要求不等于客户需求
对色狼式思维而言,「过度自我」是本质,「强力推销」是表现;而对好人式思维而言,「服从规则」是本质,「满足要求」是表现。
客户的要求,就是好人在销售中遵循的规则。
这就导致了在好人式销售体系中,价值性存在致命缺陷。
这种致命缺陷的第一个源头在于,客户要求不等于客户需求。
在专业化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场景中,客户常常自己都搞不清楚问题的状况,搞不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要求什么就给什么,即使你全都做到了,还是没能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真正重要的目标。
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创始人)说:
如果我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是更快的马。
单纯以客户要求为标准的时候,可能就注定了价值低。
价值性根本缺陷:人性本贱定律
我们对于事情的价值感,并不是客观的。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越觉得价值高。
在《绝代双骄》里,古龙说:
大多数男人的毛病,就算是条母猪,假如有两个男人同时抢着要她,那么这母猪全身上下每个地方都会变得漂亮起来,但其中假如有一个男人忽然弃权了,另一个男人立刻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条母猪,只不过是条母猪。」
男人轻视容易到手的女人,客户轻视唯唯诺诺的销售。这是为什么,作为销售,客户「随叫随到,要啥给啥」并不是什么好的做法,显得很廉价。
掌控性根本缺陷:主动放弃规则掌控
好人思维是「服从规则」思维,主动放弃了对规则掌控的争取。这一点也就决定了,好人式销售体系中,严重缺乏掌控。
这就像足球队,上来就放弃了对球权的控制。那结果,真的也就是听天由命了。而好人式销售的天,是客户。
这也意味着,好人式销售潜在的更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形成了对客户的依赖性,由客户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旦形成依赖性,这又反过来导致他们更难以去争取掌控局面,而是更加服从客户规则。例如哪怕客户有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害怕拒绝。这样一来很容易被操控。
所以对于好人式销售而言,最最重要需要改变的观念是,要掌控规则,要做自己的主人,而非依赖于客户。
我们从日常的角度思考一下,一个人过的好不好,是他赚了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吗?
其实最核心的,是他对自己人生有多大的掌控能力,制定自己的规则。
反过来规则在别人手里的人,那就不由自主了。例如有些人非常需要外界的认同,那么别人对他们的观点,往往就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我认识一家公司老板,跟我说太累了,睡的太少。我问他都干嘛,他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啊什么的。
为什么要陪呢?没办法啊,生意都是别人给的。客户给你单子是你的关系和人情。这些都要维系。
价值性根本缺陷:规则定义价值
好人式销售体系中,价值性根本缺陷的第三个来源在于,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高价值,这些很大程度也是由规则决定的。
掌控了规则的人,可以去定义价值。如果你放弃了对规则的把控,那么就只能由别人定义你的价值了。
这里面最明确的,就是价格。
好人式销售往往碰到这样的场景:客户坚持让你降价,你降了;然后客户让你再降再给其它优惠,你从了,如此砍得你体无完肤。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客户单方面把控了对「你们要付出多少代价、能得到多高回报」的规则制定权,他们定义了你们的努力、你们的产品就是没多少价值的。
好人式销售,放弃规则为了成交。然而你要真正有高生产力,一定是要把规则放到成交之上。
掌控了规则,才能掌控生产力,以及自己的命运。
价值感与规则掌控
关于规则的掌控,又有一点跟价值感相关。
人类心理,关于价值感有一个规律:掌控规则的领导者,高价值感;服从规则的跟随者,低价值感。
从规则掌控的角度,销售、企业的定位,有三种情况:
- 小弟:客户掌控规则
- 盟友:双方共同掌控规则
- 领导、导师、医生:企业、销售人员更多的掌控规则
有次我一个学员,在做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我看到她跟客户的对话,在问客户最近要不要出差她可以帮忙订机票(只是订票这种事务,不涉及帮客户出钱)。
我就问她:为什么你要帮客户订机票呢?
她说:客户忙,帮忙干些打杂的事情,拉近关系。
你看,她对自己的价值定位,是帮助客户干些打杂的事情,更像是小弟。
好人思维本质上,就容易定位在这些低价值的事情上。这很大程度已经限定了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感。
在医生思维和倒追思维中,定位往往是客户的盟友、医生,甚至领导者。
参与度问题
好人们往往是客户一个要求,就开始忙着满足,而且自己很多时候就闷头把事情干了,甚至是代替客户干活。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往往缺乏参与感,因为好人们都把事情给包圆了呀。
既然客户缺乏参与感,往往也就缺乏主动性,因为觉得那不是自己的事。
而且,如果客户缺乏参与,那么哪怕你做的事情很重要,中间很艰苦,可能客户也就会缺乏感知。
以前我做项目,虽然有些事情我能自己搞定,但我还是要把客户拉进来,告诉他们这事情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思路,希望他们参与啥,例如让客户协调资源等等。这样会感受到不容易。而且他们参与的,他们觉得更有价值。
好人式销售干的项目,往往在销售和客户这边,意识是有差距的。销售觉得我干了好多,客户觉得你没干啥嘛。缺乏客户参与,是一个基本因素。
客户参与度与价值判断
好人喜欢自己干活,不会调动客户参与,也不大敢要求客户参与,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麻烦,也就是对自己做的事情,价值判断的失误。
我们做事情,要判断到底是不是高价值的。这里面一个核心的要素,是客户是不是真的认同这些是高价值。
那么到底怎么判断客户的价值认知呢?光听客户说啥是非常不靠谱的。
一个基本的手段就是,看客户参与意愿有多高,愿意付出多大价值。
我以前刚到微软不久,微软一家合作伙伴,跟我说他们想要做一个项目,希望得到微软的资源支持。那个项目也是微软想要在国内发展的方向。
我觉得这个挺好啊,就跟负责这家合作伙伴的同事聊这事。
然后同事说:
这事我们这样给支持,多半做不成,因为他们可能只是随便想想,拿资源。
他们要我们的支持,也可以。首先他们需要购买相关的软件系统,然后把公司里面最出色的两三个骨干调来负责这个项目。他们愿意出人、出钱,那么证明他们真是想要做好,我们再提供资源就才可以成事。
如果我们白给资源,他们要不要呢?当然要了,免费的呗。但是不是这个真的有价值呢,大概率是他们也没当一回事。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微软的资源,投入到了一个可能没啥收益的地方。
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为了确保我们投入的方向,是客户真正关注的、高价值的事情。一个基本的策略就是,测试客户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
如果客户愿意付出高代价,那么这就意味着抓住了关键需求。
以前我看到过一个高考名师辅导班,环境挺简陋,夏天,教室里空调都没有,只有电扇,很热。
然而,家长拼命的想要小孩来,求着让老师收。为啥呢,老师真的是有实力能帮学生快速提分。
抓住了关键需求,客户的参与热情就完全不同。
在现实中,关键需求少;客户要求多。但客户的很多要求,其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当回事,顺便说说。
然而好人就吭哧吭哧干了,你再干的好,他们没当回事的东西,还是没价值。
我以前参加公益教育活动,到大学里给学生分享职场方面的内容。
学生会问我诸如「AAA行业怎么样啊,我想去BBB公司怎么做」啊,我就跟对方讲,甚至还会调动自己的人脉去帮他们。
后来做后续的跟进,突然发现,咦,原来你们啥都没干嘛,或者最多参加个招聘会,投份简历,被拒了就觉得「我已经尽力了」。靠,我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么。
吸取了教训,下次再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先就会问:「这件事情,你已经做了什么研究?」通常的答案就是「我随便问问」。于是我就跟对方说:「你先搜索一下关键词blabla,看看有什么资料,然后有不懂的问题再来问我」,顺手留个邮件。
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研究之后再来问我,这样我就有效的淘汰了一批「不在意这件事情」的人。我的时间宝贵,跟你耗个毛啊。
我有一位前同事,曾经创建过一个公益项目,组织商业界人士与学生的交流。他特意将申请表搞得很复杂,因为这样,那些只是想打个酱油的人,填到一半就放弃了。
因此,在一个高质量的销售流程中,需要有一系列的客户参与环节,作为判断工作方向的价值度的基础(当然这些环节,也往往同时带有直接推动项目前进的意义)。这些参与环节,意味着客户需要付出代价,这些代价可能是:
- 客户的时间、精力(例如大老板虽然很忙,还是愿意来开会)
- 钱(哪怕没有最后的成交,可能早期也有一些收费)
- 信息分享(例如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相关利益人以及其他的看法)
- 资源分享(例如介绍销售认识自己的老板、其他决策人)
- 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来推动事情
- 承担特定的风险
如果客户不愿意参与、缺乏付出代价的意愿,那通常意味着你的工作,对他们缺乏足够的价值感。
价值判断的精准,才能带来资源投放的精准
在销售体系的生产力中,精准度是一个基本的要素。而要实现这种精准,我们就需要对什么是高价值,有精准的判断。从而能够将资源,聚焦到高价值的事情上。
通过客户的参与度来评估客户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工具,必不可少。
因此,这也就意味着要敢于向客户提要求。这是好人式销售往往需要在思维上改变的一点,因为他们本能的回避给客户提要求,或者非常弱,难以坚持自己的要求。
敢于提要求,其中一个就是敢于开高价。
好人式销售通常都不敢开价,担心诸如:
- 这样会不会得罪客户(破坏关系)
- 这样客户会不会就不买了(破坏销售)
结果很多时候,本来可能卖出更高利润的,也搞成了薄利。
其实,这种情况的担心,背后根源还是因为好人式销售,对自身、自己公司和产品的价值感,缺乏自信。
如果你们对客户而言是高价值,那么价格开高了,哪怕客户接受不了,通常还是会愿意继续跟你们谈,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但反过来如果你们在客户那里价值低,你还开价,客户觉得凭什么呀你们。估计有可能产生前面的情况。
最终还是回到价值问题。
同样的,这也体现出销售对购买过程的掌控性差。觉得一旦价格开高,后续就控制不了。
反过来,开高价除了成交上有更大空间,从整体生产力的角度,让你开高价这件事情,反过来可以逼迫销售人员、企业真正去思考创造高价值。
对客户提要求的一种常见做法,是给客户分配任务,让客户干活。
客户愿意干活,一方面可以把进展往前推,一方面证明他还是有参与意愿的。
总之,好人式销售,需要升级的一个基本思维,就是要提供高价值,对客户提出高要求,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说,资本家为了300%的利润,愿意冒杀头的危险。
嗯,只要价值高,客户愿意投入的也就大。
反过来,客户愿意投入大,证明的确价值高。
精准性的根本缺陷
在好人思维下,销售人员围绕着客户的「表面要求」打转,尝试满足各种要求,往往毯子铺的很大,投入很多精力,然而仔细看下去:
1)他们解决的问题(满足的要求)本身往往缺乏价值
2)因为摊子铺得很大,通常啥都很难聚焦,于是往往解决问题(满足要求)的质量也不高
3)因为上述两点,他们的价值低,很难吸引客户
4)因为价值感低,为了吸引客户,他们继续开始尝试满足新的要求,又回到了1,摊子越铺越大
这里面的根本问题,就是好人缺乏对价值的判断,没法抓住关键需求,从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没有个准头。
低落的士气、缺失的认同
在好人式的销售模式中,通常自身是难以内在产生高士气的。士气来源,往往在于他人尤其是客户的认同。
这个现象的本质在于,好人往往具有依赖性,在心理上追求他人的认同(这也是服从规则的一个反应,好人觉得自己是不是重要取决于他人的认可,而非自身系统化的标准评估)。
分析好人做事的行为,很多时候他们已经偏离了销售的目的,被追求认同这件事情给带偏了。满足要求,也未必能成交,但认同这事本身,往往就成了好人的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好人往往不大敢跟客户提要求,因为这个可能产生不被认同的后果。
对好人来说,人的和谐往往要比事的成功更重要。因此他们避免冲突的产生,尽量回避分歧。这就导致很多问题掩盖起来,例如本来通过要求客户参与,可以判断客户的价值倾向,然而他们却不会去做。
然而因为掩盖了分歧,导致好人很多时候,很难真正实质性的推动事情和关系。所以他们的和谐停留在浅层次,事情也难以进展,得到的认可往往也不高。
而且好人在判断销售成功概率时,也容易把「人的和谐」来作为重要判断标准。
有次一个销售跟我说:「本来项目挺顺利的,没想到黄了」。
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顺利?」
他说:「客户跟我有说有笑的,态度不错。」
整体来说,好人常常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认同少。士气非常不稳定(取决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整体偏低。
销售3.0:医生思维
回顾销售体系的4个版本:
- 销售1.0:色狼体系(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销售2.0:好人体系(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 销售3.0:医生体系(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 销售4.0:倒追体系(高价值、高诱惑)
接下来,我们讨论销售3.0。
医生体系源于医生思维。
医生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医生思维的应用场景
医生思维的典型应用场景,是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关于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在销售中常常有如下特征:
- 客户难以独立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期望销售发挥咨询价值
- 客户本质上是需要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产品
- 很多情况下,客户方会有多人甚至多部门参与决策
- 涉及到的金额和影响比较大,客户的态度相对慎重甚至非常慎重
由于这几个基本特征,销售专业化产品,与销售简单快速消费品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但大多数人有意识无意识所接触的销售方式和理念,通常来自于卖货这种简单交易背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升级,做色狼和做好人那几乎是必然的。
客户购买决策复杂度
为了做好专业化销售,你首先需要理解一个基本概念:客户购买决策的复杂度。
所谓购买决策的复杂度,是指从客户的角度,是否需要依赖于外部的专业知识,来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
我们可以把客户购买决策,分为4个类型:
- 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
- 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
- 问题简单-解决方案复杂
- 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
1)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
买冰棍是典型的问题简单-解决方案简单,客户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渴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买根冰棍,直接吃)。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并不需要外部人员的专业建议,来提升他们的决策质量。
这种情况发展方向,是自助式服务,例如电商化,彻底消除销售人员的角色(因为不提供价值),或者只是支持性的工作。
2)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
据说通用电气有一台设备停工了,工程师用了半天都没有修好。要知道这种设备一旦停工每分钟都是巨大的损失。他们请了一位专家。
专家过来仔细的检查,然后在一个螺钉那个画了个圈,说把这个拧紧一点。然后机器就正常运作了。
为此公司要付1万美金,工程师问他说:「怎么值这么多。」
专家说:「画个圈1美元,知道在哪里花圈9999美元。」
面对问题复杂-解决方案简单的场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问题的诊断,从商业模式上,应该针对诊断部分进行收费。否则,很可能陷入免费咨询陷阱。就是你辛辛苦苦帮助客户把问题发现得差不多了,对方最后没有选择你,而是撸起袖子自己干,或者选了别的公司。
3)问题简单-解决方案复杂
如客户决定移民美国,但是对于如何操作摸不清头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做出高质量的购买决策,客户需要销售人员的帮助,让他们理解什么是适合他们的移民方法。这个过程往往还牵涉到个性化的方案设计。通常客户在了解到「适合我的方案全貌」之后,才能够放心的做出决策。
第四种: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
在这种场景中,客户自己通常是寸步难行,甚至连问题的原因、影响都搞不清楚,无法独立做出购买决策。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忙的团团转,问他为什么这么忙。告诉我他们要统计不少报表,从各地分公司的人员那里要数据,一塌糊涂。
我就问他:「这件事情不是一般管理软件会自动的出来的吗?」他告诉我,当时公司要上管理软件的时候,有好几家供应商。他们感觉其中一家不错,但老板觉得都差不多,选了便宜的一家。他们也很难举出可信的理由来说服老板。结果上线后发现很多都做不了,反而给自己增加不少工作量。而供应商也帮不了什么,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要加钱,还怀疑他们能否搞定。
企业管理问题是典型的复杂问题。客户面临一大堆的问题,例如工作效率低、沟通不畅、执行力差,也搞不清楚到底「上管理系统对工作有什么影响」。所拍着脑袋选、比着价格选甚至按照回扣选,就成了经常的事情。
还有个超级普遍而头疼的问题,一旦采用新的管理系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部门、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的调整,也就是说有「受益者」和「利益受损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推动变革也是一种很有技巧的问题。还不用谈本身IT系统方面的技术复杂性。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对于供应商与销售人员的专业性,就有了强烈的需求,因为他们自己搞不定。
上面我们谈到了四类购买场景,所谓专业化产品和服务销售,通常至少会涉及到1个复杂,客户同时搞不清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色狼和好人式销售就非常捉襟见肘。
客户购买认知能力缺陷
要做出高水平的购买决策,客户需要对自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足够的整体认知水平。然而,在「问题复杂-解决方案复杂」的场景中,客户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举个例子,客户要采购企业管理软件。对于他们面临的管理问题,客户理解度为30%。而对于解决方案,他们的理解度为20%。这就意味着最终,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认知度是20% x 30% = 6%,少的可怜。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根本就搞不清楚自己问题所在,也缺乏理解解决方案的能力(其实搞不清楚问题往往也就连带意味着搞不清楚解决方案了)。面对A、B、C三家供应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哪一家更好。
那这样客户怎么办呢?
第一种情况是,鉴于客户缺乏充分的理解能力,不自信能作出决策,那购买可能就卡住甚至流产了。
还有种情况就是,客户开始比较自己能理解可比较的东西,而最容易理解和比较的,莫过于价格了。
在这个情况下,可能就出现真的你们的产品和服务,非常优秀适合客户,但对不起,客户就是没法理解。只能跟你谈价格。
结果,就在销售环节,陷入了同质化竞争(哪怕是事实你们更有优势)。
就像的确你可能是更好的老公,但妹子在婚前就是理解不了这一点,咋办?
面对这个「销售环节的同质化竞争」,企业和销售人员常见的一个应对手法是:加功能、加服务。尝试用这个摆脱同质化陷阱。
但是这个做法往往没啥用,因为客户头脑已经不够用啦,现有的理解不了。你再加,哪怕是很好,更是加重了客户的认知负载。对方还是直接忽略,比简单容易理解的,嗯,以价格为首。
面对这种问题复杂-解决方法复杂的场景,需要医生模式的销售流程。
医生式销售流程:诊断->设计->执行
在医生思维下的基本销售流程,本质是一个「诊疗服务」的流程:
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
关于这个流程,很多销售人员、销售管理者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啊。
其实,他们所谓的也是这样,往往是一个表象。
在医生模式销售流程中,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诊断问题环节的质量。
如果我们去医院,第一步会是系统化的诊断。例如各种验血拍片,医生也会问诊,收集各种病症信息,判断病因和影响有多大。
在这个环节中,医生也会问病人情况,但不会因为病人说「我觉得我是肺炎」就开始开药了。而只会把病人提供的信息,当作信息源之一,综合各方面的诊断,加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
如果复杂的病情,还可能是团队会诊。
在问题诊断充分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通常才会进入方案设计的部分。
高水平的医生模式销售流程,通常在诊断问题阶段,一个典型的信号,是客户觉得「他们比我更懂我的问题,懂得很透彻」。
这样,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同时,客户理解了问题(包括问题的根源、严重性),其实也就很大程度,推动了他们的购买决策的拍板。
从感觉的角度,这有点像是算命,如果算命先生把你的过去说的清清楚楚,你可能就觉得哎呀这人有本事,就相信他更可能给你描述的未来。
问题诊断是分析过去,解决方案设计是构建未来。
客户清晰理解了自身问题,才有信心进入解决方案环节,也才容易理解你们解决方案的价值。这也要归功于,他们也从诊断环节体验到了部分的价值,例如你们的专业性。
高掌控
如果我们进了医院,这个流程怎么走,就不是病人说了就算的,很大程度是跟随医院的流程。
同样的,在医生模式的销售中,企业和销售人员,对于整个流程有比较高的掌控度,很大程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客户的整体过程。
而对于到底病人状况如何,治疗质量怎么样,医院也是很大程度定义了规则。例如什么指标数据算正常。
医院,是一个对过程规则和结果规则,有高度把控的组织。当然病人也会有自己的权力、认识和选择,但整体来说,整个规则是医院掌控。
高水平的医生式销售模式,特征就类似于医院。对客户的影响力很大,对销售流程、客户决策标准有高度把控。
高价值
从客户的角度而言,因为他们难以梳理清楚自己的问题,搞定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也期望销售、企业提供这种医生式的诊疗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对于销售人员的基本期望,是高水平的咨询,提供咨询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和企业就像一个引导者,把客户从问题的迷宫中带出来,走向成功的彼岸。
所谓「顾问式销售」,我的理解是顾问顾问,那就要照顾好客户的问题。
然而很少的销售顾问做到了这一点,其实哪怕是专门吃咨询饭的咨询顾问,也很少真正做的专业的。
从拼技能到拼智慧
在色狼式和好人式的销售模式中,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更关注简单的技能,例如色狼式销售能打多少电话、话术是否熟练。
然而3.0的医生模式,对人员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升级了,重点不再是有技能,而是高智慧。
医生模式的销售体系,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是「客户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专家」,要有对客户、客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洞察力。
真正把医生式销售做到顶尖的人,往往不是单纯的销售人员,而是本身就对这个业务领域感兴趣,深挖出根本问题,作出高水平解决方案的人。
他们首先真正是高手,顺便干点销售。
这就像比尔盖茨,当年意识到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问题,把微软打造成为了顶级的知识型组织。同时还开发给知识型员工和组织的软件,最著名的就是Office。
比尔盖茨去给CEO们做分享,就讲这些问题:
- 知识型员工、组织的管理挑战
- 关于如何发挥知识型员工生产力的思考
- 微软是怎么做的,如何管理需要什么工具
他也写过一本讲数字化管理的书《未来时速》,其实各位如果今天拿他的书来看,整体来说,管理思想还是非常的先进,虽然具体的技术层面可能早已不一样了。
比尔盖茨就讲「我是怎么看的、我是怎么干的、建议你们怎么干」,客户就觉得「我靠牛逼我也要」。凭借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度理解,就可以直接把微软产品给卖掉了。但他的重点根本不是卖产品。
到这种层次的人,跟客户谈,已经不需要什么销售技巧,直接用洞察力震撼客户。
销售4.0:倒追思维
回顾销售体系的4个版本:
- 销售1.0:色狼体系(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销售2.0:好人体系(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 销售3.0:医生体系(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 销售4.0:倒追体系(高价值、高诱惑)
让客户倒追的销售体系,可以说是销售体系的顶尖水平。通常而言,它需要医生思维和顶尖医生的洞察力作为基础。
你的4.0,往往还是离不开3.0的基本功。
在前面「关系第一定律」一章,我们已经分析了倒追思维。
接下来的本章内容,我会讨论倒追体系在销售实践中的一个核心要点,那就是让客户倒追的销售流程模式。
成交关键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客户有多努力
在拉锯式的销售流程中,销售人员很难把控局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却难以看到回报,因此士气低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销售管理者和销售人员,往往开始去关注「心态」问题,开始打气。诸如「坚持就是胜利啊,努力就有回报啊」。
各位,醒醒,你的方向是不是有问题?
成交的关键,到底是销售人员单方面有多努力,还是客户有多努力?
如果客户追着你哭着喊着要买,那你轻松就可以收钱了。
然而你再跟着客户天天打转,就跟屌丝追女神一样穷追不舍,客户没感觉,那也是白搭。
所以销售工作的有效性,一个基本的衡量,是你是否让客户更想要、更努力了。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跟色狼式、好人式销售截然不同的销售模型。
倒追销售流程:3个层面的成交
要实现高速、高吸引力的成交,你需要了解,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成交。
而且,如果你想快速搞定,那么就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实现3个层次的依次达成。
- 心理成交
- 方案成交
- 手续成交
我们一起来看看。
1)心理成交
所谓心理成交,核心是两个方面:
- 事的方面(对方有强烈的渴望,想要推进事情,采取行动)
- 人的方面(对方想要选择你作为成事的伙伴,你就是对方的首选)
这就像结婚,如果你遇到了心仪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实现「心理成交」:
- 他/她强烈的想要结婚(对事的渴望)
- 他/她强烈的想要跟你结婚(对人的渴望)
好啦,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对方主动的会往下推进,那么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2)方案成交
方案成交,就是就实际的成交方案达成共识。例如成功的远景、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实施方案、价格和支付条款。
3)手续成交
跟成交相关的手续实际完成,例如定金的支付、合同的签订等。
拉锯失控的流程:「心理成交」功课不及格
在反复拉锯的销售流程中,一个普遍的根源在于,心理成交的功课没做,或者没做好。于是出现了下面两个问题:
- 对事的渴望不足:客户对推动事情解决问题缺乏兴趣
- 对人的渴望不足:客户对你(包括你这个人、你们公司、你们产品和服务)缺乏兴趣
既然客户缺乏渴望,那通往「方案成交」之路就挺难了。比如客户根本不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去了解、不愿意在公司内部力挺你、不愿意调动更多的资源,那很多时候连达成一个售前方案所需要的条件都不具备,更别说客户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做成交后的事情。
这就像如果妹子对你缺乏兴趣,你还跟她谈我们结婚后要几个小孩、婚后怎么分工啊、婚宴摆几桌酒水请啥亲戚(推动方案成交),这事就挺难的对吧,可能对方连听的兴趣都没有。
然后你看妹子热度不够啊,不行我要表达我的诚意,把事情赶快给搞定了。于是你买了个订婚钻戒,扑通一下跪下来求婚(推动手续成交)。
这事就尴尬了对吧?
其实归根到底,「心理成交」就没做好,没基础。
如果妹子觉得哎呀这个男人好棒跟他在一起真好,不行我要赶快结婚免得夜长梦多。嗯,最好今天就把事给办了。
那成交不就简单了吗。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你想着「我要跟她结婚」,而是客户要想着「赶紧的,今天就要进洞房,这样下个月就可以抱娃了」。
既然要进洞房,那结婚证咱先得领了吗?
好哒,没问题,现在就去民政局。
回顾:销售思维的4代版本
回顾本章内容,销售体系的4代版本,可以归纳为如下表格:
体系版本 | 思维特征 | 流程模式 |
---|---|---|
销售1.0:色狼体系 | 过度自我、强力推销 | 硬拜访->产品介绍->逼单 |
销售2.0:好人体系 | 服从规则、满足要求 | 询问揣摩要求->满足要求 |
销售3.0:医生体系 | 解决问题、治病救人 | 诊断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 |
销售4.0:倒追体系 | 高价值、高诱惑 | 心理成交->方案成交->手续成交 |
高水平的销售,从版本来说,需要以3.0为底线,4.0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