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亲密沟通原则

什么是亲密沟通原则

亲密沟通原则:

在沟通中,关注于提升到更高的亲密度层次。

在马修·凯利的《爱与被爱的艺术》中,亲密程度从彼此的分享交流来看,可以分为7个层次:

  1. 陈词滥调
  2. 客观事实
  3. 观点
  4. 希望与梦想
  5. 情感
  6. 担忧、恐惧与烦恼
  7. 满足对方的合理需求

所谓陈词滥调,就是缺乏实质意义但是有时候用来寒暄的套话,例如「吃了吗」之类。

客观事实比较容易理解,例如「欧洲杯开始了」。

第三个层次是观点。例如「我觉得法国队会赢得冠军」。

到了观点这个层次,大多数人的沟通就有问题了。例如因为观点不和就导致相互攻击。

观点会暴露分歧,很多人都缺乏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分歧的态度。所以人们会选择将分歧隐藏起来。而这样只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大多数关系,其亲密度的问题,很大源于「理解与分享彼此观点」这一关过不去。大家在坦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接纳对方的观点上,已经有障碍了。

高情商的领导者,善于分享交流在3-6层次上的内容。也因为这样的深入了解,才可能把握对方深层次的需求,并且去满足它们。

案例:快追到手的姑娘飞了

我做恋爱课的时候,收到一位咨询者的案例。非常有参考性,首先分享他的案例内容。

先说明一下我们是异地。我在广州,她在无锡。

最开始是去年8月份,通过某款电话app偶然遇到。当时根本没有照片,随便聊了十几分钟。后来过了几天,打字聊了几天,其实每天也就10句话之内,但是感觉这个姑娘很有想法,很吸引我。随后就加了微信,看见了照片,确实也比较吸引我,慢慢的就想深入了解。

我这个人遇见喜欢的就比较直接主动,就告诉她喜欢她,想追求她。然后互发了照片,每天微信上聊。然后就到了9月份,第一次我过去她的城市见面,聊了一会,吃了一顿饭,第二天我就回了。

回了之后,就问她那方面的想法。她说我们不合适,气场不对,经历不一样。她比我大1岁,单亲家庭,自己创业做生意,社会经历比较多。觉得我比较单纯,经历少,两个人不合适、她想找比他大的,成熟的男人,有厚重感的。(我觉得其实就是第一次,没对上眼缘,感觉没到位。她嘴上说的这些,都不重要)。

后来我就以朋友的角色继续跟她聊天,中间也算不冷不热聊了一个月。一直到10月下半月,期间我送过几次礼物。后来事情有了点转机吧,我们慢慢的越聊越好,但都是我主动,她附和着。后来发展到微信语音聊天,可以晚上聊上一个小时,互道晚安。

后来我就说,去无锡看她,她也一直比较犹豫,因为那段时间她也比较忙。后来到了今年1月上旬,她有一个闺蜜在广州。闺蜜的女儿6岁,是她的干女儿,她就过来广州,跟我见面。当时我们三个人,她、我、她干女儿,吃了饭,玩了一会,那次感觉非常好。

结束后她发了拍的我和她干女儿的合影给我,然后我们微信聊了聊。

这是那天见完她之后,当天、第二天我们的对话。

男:应该和你多拍几张的
女:她很喜欢你
女:给闺蜜夸你了
男:那我当干爸的事,你准备啥时候答应我~
女:两个月内如果我还是做不到,你就不用等我了。感觉到你的用心和你的好
男:[汗][汗]这么认真干嘛
男:说了不给你任何压力
女:可是好像改变很难,我不知道自己能努力打开到什么程度
男:没事
男:你好好的
男:一下这么正经……
女:忙完回去和你说,等一下
男:没事,注意安全
女:也许从一开始你说要追我,让我有些排斥,知道你的目的我自然的把自己处在保护模式。如果像你所说的,做朋友一起接触再了解,我会轻松很多,不会面对你有太多压力,毕竟我习惯了自己。另外你没有不优秀,其实在我看来你睿智、勇敢、懂得付出,只是我的经历与你不同而已。所以两个世界的人遇见了,既有吸引又有排斥。最后,我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足够信念去接纳,我会告诉对方,不要对我付出,也不想对我有什么执念。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感情,时间和感情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我不想占有这些,是负担也是债。
女:我的感情经历没有什么特别,第一个帅气花心,追求过程很浪漫,结束的时候他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我从头至尾都接受了。
男:我明白的,我懂了
女:第二个是我喜欢的,单纯善良木讷不善言辞,却很踏实,但也伤我最深。分手的理由是,我单身家庭他母亲很介意。
女:之后自己处的环境看到很多,感慨也越来越多。不相信什么爱情,习惯自己了,追求的人大多目的性太强,我也很排斥。
男:我明白了,所以我在追现在的你的时候,难度比之前要大

随后2个月,我们真的也算是异地情侣一样聊天。我也能感觉到,她在给我打开自己。我说”宝贝,我想你了”,她也会给我回应和发照片给我。

我当时觉得这个事成功最起码8成机会。我就说年前我再去无锡找她,当时她也答应了。但是因为年前她很忙,让我2.1号去无锡。但是去年过年不是2.7日么,我请了4.5.6三天假,提前回。所以,就觉得工作上不好请假,就跟她说年后再去,她也答应了。

当时觉得这个事八九不离十,就没那么急,这也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谁知道后面就急转直下了。

过年她回老家成都,我们也是很正常的沟通。好像是初4还是5的时候,她说她帮她朋友相亲。我说:”你家里也跟你安排相亲对象了吧?”她说”是的”。我”那相了么”,她”你觉得呢”,我”没有”(凭我的判断嘛,对她的了解),她”相了”。当时我就心里一咯噔。我”那相上了帅哥没”,她,”都是家里认识的,没有什么相得上相不上的”。

后来过几天,我就跟她直说了。”你也不是我女朋友,所以你相亲什么的我肯定也没有权利干涉,但是我心里有点不爽也是肯定的,但是通过这个事,我也感觉到了危机,害怕失去你,你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之类的。。。。。她没有回我。

后来,我跟她确认,等她回无锡的那个周末我就过去。她说”等她回去了再商量”。包括正月15那天,她都第一次给我发自拍视频(飞吻)。正月16,我再次问她我过去无锡的事,她说年初忙,到时候再说。

她正月17回的无锡。正月18我们晚上还微信电话,结果第二天(周五)下午正常聊着。她就说,以后你别把心思放我身上了。当天晚上我就感觉不对劲,给她打语音电话,她就挂断,我们就打字沟通。

她说,这么久以来,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理由做我的女朋友,我们还是做朋友吧。然后我又解释啊,挽留呀。她说,我们一直都不合适,一直都只是把我当朋友看待,需要什么依靠呀,经历、事业、精神上的依靠呀之类的。

结果第二天,周六,我也很伤心。跟她继续说,她就说,”你不是不明白,是不想明白,我身边已经有正在接触的人了,我也觉得很合适,我也打开了心扉,只是不是对你,你也要打开心扉,找到对的人,”我问她,这个正在接触的人,是不是过年回去相亲的人,她没有回。

她不是有个闺蜜么,我知道上班的地方,知道照片,其他都不知道。周日,我想寻求她闺蜜的帮助,就去找。

当时门卫看了照片说是认识,但是联系了下,没有联系方式,让我把手机留着,说是第二天会给她,让她联系我。

我就打车回家,正在车上,这个姑娘就给我来了电话,问我是不是找她闺蜜去了(应该是门卫其实联系上了闺蜜,不想告诉我罢了)、

我就说,是的,我们通过打电话聊天,反正也就是聊,这两天聊的事。她就是她的观点,我解释,挽留,我再次问她这个正在接触的对象是不是,过年回去相亲认识的。她说是,感觉很不错,已经是她男朋友了。我就只能说,等她呗,万一哪天她单了,我还是会追求她。

过去的20多天呢(她人很好,不会拉黑我),我们说好可以做朋友。

我就每天发些搞笑的,无关痛痒的,她就回我一两句,就是这样了。

虽然概率可能只有1%,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男的会不会是假的。她确实做不到,做我女朋友,为了让我死心虚构的。其实99%,就是她说的,相亲遇上一个对眼的,各方面合适的人了吧。她也是单亲,可能也比较听她妈妈的话,毕竟,两家都是认识的。

曾经用心追了这么久的姑娘,眼看要成功,结果这样,我也是醉了。那天打电话的时候,她否定了一切。包括以前不跟我视频,说是家人才视频,到后来主动给我视频,那天正月15给我发视频,她解释说,朋友都发了,不只跟我一个人发。不要让我误会。

我也咨询了很多朋友,有的就是让我走出来。毕竟,再伤痛,时间也能磨平一切。我个人呢,觉得大概率也是这样。但是主观上,我不想走出来,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我甚至想到去无锡跟踪她,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男的,如果有,我死心,如果没有(可能是异地恋)我就保证一定的曝光率,等她。

这个,跟踪的事,我想,我应该99%,会去实践的吧。

对话亲密度分析

在前面的案例中,有一段关键对话,我们如何用亲密度的7个层次来分析,大略如下:

男:应该和你多拍几张的
女:她很喜欢你
女:给闺蜜夸你了
男:那我当干爸的事,你准备啥时候答应我
女:两个月内如果我还是做不到,你就不用等我了。感觉到你的用心和你的好【情感】
男:[汗][汗]这么认真干嘛【观点】
男:说了不给你任何压力【客观事实;观点】
女:可是好像改变很难,我不知道自己能努力打开到什么程度【担忧、恐惧与烦恼】
男:没事【观点】
男:你好好的
男:一下这么正经……【观点】
女:忙完回去和你说,等一下
男:没事,注意安全【观点;陈词滥调】
女:也许从一开始你说要追我,让我有些排斥,知道你的目的我自然的把自己处在保护模式。如果像你所说的,做朋友一起接触再了解,我会轻松很多,不会面对你有太多压力,毕竟我习惯了自己。另外你没有不优秀,其实在我看来你睿智、勇敢、懂得付出,只是我的经历与你不同而已。所以两个世界的人遇见了,既有吸引又有排斥。最后,我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足够信念去接纳,我会告诉对方,不要对我付出,也不想对我有什么执念。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感情,时间和感情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我不想占有这些,是负担也是债。【情感;担忧、恐惧与烦恼】
女:我的感情经历没有什么特别,第一个帅气花心,追求过程很浪漫,结束的时候他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我从头至尾都接受了。【情感;担忧、恐惧与烦恼】
男:我明白的,我懂了
女:第二个是我喜欢的,单纯善良木讷不善言辞,却很踏实,但也伤我最深。分手的理由是,我单身家庭他母亲很介意。【情感;担忧、恐惧与烦恼】
女:之后自己处的环境看到很多,感慨也越来越多。不相信什么爱情,习惯自己了,追求的人大多目的性太强,我也很排斥。【情感;担忧、恐惧与烦恼】
男:我明白了,所以我在追现在的你的时候,难度比之前要大【观点】

观察分析上述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段对话中,女方对男方的分享,亲密度很高。分享了内心的情感、自己的担忧、恐惧与烦恼。

从关系发展的角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女方已经主动在升级双方的亲密度。

然而男方的语言,却整体停留在观点的层次,难以和女方的亲密度匹配。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男方情商的低下,难以进行亲密的沟通。

他频繁的针对女方的对话,发表观点,其实是在拉低对话的整体亲密度。

从整个对话脉络来看,女方在提升亲密度,而男方却停留在原有的层次。这个特征,其实也可以从后面他们的交往中看出来。

随后2个月,我们真的也算是异地情侣一样聊天。我也能感觉到,她在给我打开自己。我说”宝贝,我想你了”,她也会给我回应和发照片给我。

男方已经感受到了,女方在提升和他的亲密度。然而他没有发现的是,其实他自己一直没有对应的实现更高层次的亲密。

亲密度把握能力

对于亲密度的精准把握,是情商中的一个基本能力。

大多数人在此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缺乏判断能力。

在前面的案例中,女方对男方说「两个月内如果我还是做不到,你就不用等我了。感觉到你的用心和你的好」、「可是好像改变很难,我不知道自己能努力打开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尽管谈话中看上去充满了不确定,但从语言的亲密度,已经非常高。

这已经是关系的实质性升级。然而男方判断关系的核心标准,并不是实质性的亲密度,而是所谓「是否追到了对方」。

所以他的注意力,是被「我是不是成功追到了」作为标准。例如在春节前:

我当时觉得这个事成功最起码8成机会。我就说年前我再去无锡找她,当时她也答应了。但是因为年前她很忙,让我2.1号去无锡。但是去年过年不是2.7日么,我请了4.5.6三天假,提前回。所以,就觉得工作上不好请假,就跟她说年后再去,她也答应了。

当时觉得这个事八九不离十,就没那么急,这也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谁知道后面就急转直下了。

而后来,他的想法是:

我也咨询了很多朋友,有的就是让我走出来。毕竟,再伤痛,时间也能磨平一切。我个人呢,觉得大概率也是这样。但是主观上,我不想走出来,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我甚至想到去无锡跟踪她,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男的,如果有,我死心,如果没有(可能是异地恋)我就保证一定的曝光率,等她。

这个,跟踪的事,我想,我应该99%,会去实践的吧。

他还是关注「有没有这个男的」,这种外部性的、竞争性的指标。而非「我们的关系是否足够亲密」,这种内在性的质量标准。基于这样的思路,哪怕走到一起,还是各种问题。从更广泛的角度,意味着他本身亲密关系能力的低下。把人更多的当成实现目的的工具,而非从人本角度关注人和关系。

他自己的分析,判断是「最后悔的是春节前没有去找她」。说得好像春节前去找了她,自身亲密关系能力就有突破性升级一样。

这就像考砸了,最后悔的就是考前没有去背好一道题。然而关键是,他自己没有掌握好知识呀,基本面有问题。

老板感谢你把我招进来

一位领导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天他的下属进来,对他说:「老板,我到公司已经三年了。这三年的成长很大,谢谢你当时把我招进来。」

他回答说:「好的,知道了。」

复盘这段对话,问他「你听到这话的感受是什么呢?」

他说:「我很高兴啊。刚进来的时候,我简直把他当儿子带。现在跟我说变化很大,谢我,我特么的能不高兴吗。」

问他「那你为什么回答的很冷淡呢?没有吧你的感受分享出去呢?」

他想了想说:「因为吧,从小我家里人就教育我要谦虚,不要得意。所以虽然我心里很高兴,但是也不能这样表露啊。」

用亲密度的7个层次分析。

「老板,我到公司已经三年了。这三年的成长很大,谢谢你当时把我招进来。」

这句话,首先是事实,然后是观点,最后是情感,亲密度句句拉升。

而老板回复「好的,知道了」,回到了第二层「客观事实」。这样对话的亲密程度,就下滑了。

反之,如果他直接在情感层面回应,就可以直接把内心想法说出来,诸如:

「听到你这么说真是高兴死了。刚进来的时候,我简直把你当儿子带啊。现在跟我说变化很大,谢我,我特么的能不高兴吗。」

回顾亲密度的7个层次:

在马修·凯利的《爱与被爱的艺术》中,亲密程度从彼此的分享交流来看,可以分为7个层次:

  1. 陈词滥调
  2. 客观事实
  3. 观点
  4. 希望与梦想
  5. 情感
  6. 担忧、恐惧与烦恼
  7. 满足对方的合理需求

甚至他还可以继续把对话,推向更高的亲密度层次,也就是「担忧、恐惧与烦恼」,以及更深度的在事实、观点等方面的交流。诸如「你觉得过去三年,最重要的成长在哪些方面呢?经历了什么困扰呢?有什么对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呢?」

在这里,亲密度的7个层次就成为了一个工具,用来帮助我们规划沟通的方向。